This table is prepared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e National List of Basic Penalty Measures for Untrustworthiness (2021 Edition)
Click on the “+” next to any punishment measure to view its targets, legal basis, and specific content.
Punishment Content | Targets | Basis in Law or Policy | Implementing Agency | |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获得特定市场或行业准入行政许可 | 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行政许可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行政许可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 | 《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第七十九条 | 相关行政许可的受理或决定单位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取消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 | 串通投标或以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且情节严重的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且情节严重的投标人;不按照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履行义务,且情节严重的中标人;被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主体 | 《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六十条,《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四十八条 |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代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 | 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招标代理机构 | 《招标投标法》第五十条 |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 在经营活动中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的;被财政部门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的;被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主体 |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七十七条,《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七十三条,《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四十八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 号) | 财政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有关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 存在《对外贸易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违法行为的;擅自超出批准、许可的范围进口或者出口属于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的;伪造、变造、买卖或者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货物进出口配额、批准文件、许可证或者自动进口许可证明的;擅自从事实行国营贸易管理或者指定经营管理的货物进出口贸易,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违反《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五十二条规定,且情节严重的主体 | 《对外贸易法》第三十四条、六十三条,《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五十二条、六十五条、六十六条、六十七条、六十八条、六十九条 | 对外贸易主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依法禁止注册登记为报关企业 | 向海关工作人员行贿,构成犯罪的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企业 | 《海关法》第九十条 | 海关总署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 | 近3年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主体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六条 | 人民银行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申请成为直销企业 | 近5年内存在重大违法经营记录的主体 | 《直销管理条例》第七条 | 商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设立管理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 | 不具备良好的社会信誉,近三年有违法记录的主体 | 《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三条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直至终身禁止在证券交易所、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交易证券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有关责任人员 | 《证券法》第二百二十一条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设立证券公司 | 不具备良好的诚信记录,近三年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主体 | 《证券法》第一百一十八条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首次公开发行新股 | 近三年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的主体 | 《证券法》第十二条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 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发行人;存在闲置土地和炒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 《证券法》第四十七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7 号)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再融资或重大资产重组 | 存在闲置土地和炒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7 号)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通过信托计划融资 | 存在闲置土地和炒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7 号) | 银保监会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依法暂停或禁止从事证券业务或者证券服务业务 | 违反《证券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未勤勉尽责,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且情节严重的证券服务机构;泄露、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毁损有关文件和资料,且情节严重的发行人、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有关责任人员 | 《证券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二百一十三条、第二百一十四条 、第二百二十一条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设立期货公司 | 不具备良好信誉、近三年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主体 |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 期货监督管理机构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参加药品采购投标 | 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或者以欺诈、串通投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方式竞标,且情节严重的主体 |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一百零三条 | 医疗保障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申请医疗器械许可、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或者开展相关专业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医疗器械进口 | 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三条、第九十三条、第九十四条、第九十五条、第九十八条情形的主体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三条、第九十三条、第九十四条、第九十五条 | 药品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申请经营快递业务 | 违反《邮政法》规定被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主体 | 《邮政法》第八十一条 | 邮政管理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办理商标代理业务 | 存在《商标法》第六十八条规定行为且情节严重的主体 | 《商标法》第六十八条 | 知识产权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依法撤销军品出口经营权 | 未如实提交与其军品出口经营活动有关的文件及资料,且逾期不改正的;违反《军品出口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主体 | 《军品出口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二十四条、二十五条 | 国家军品贸易管理委员会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依法禁止从事营业性演出或者营业性演出的居间、代理、行纪活动 | 因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禁止情形被文化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或者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责令变更登记的主体 |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五十三条 | 文化和旅游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 | 违反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规定,致使其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等严重质量问题,且情节严重的接受委托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二条 | 生态环境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申请排污许可证 | 违反《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规定,伪造、变造、转让排污许可证的主体 |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 | 生态环境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依法禁止从事排污许可技术服务 | 违反《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规定,弄虚作假且情节严重的接受审批部门委托的排污许可技术机构 |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 | 生态环境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申请新的探矿权、采矿权和承担国家出资的地质工作项目 | 未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的;伪造地质资料或者在地质资料汇交中弄虚作假且逾期不改正的主体 |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 | 自然资源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依法依规禁止参加土地竞买 | 存在闲置土地和炒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7 号) | 自然资源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依法依规限制参与土地出让活动 | 拖欠土地价款、违反合同约定的单位和个人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 号) | 自然资源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不予受理其新的特种设备许可申请 | 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被依法吊销许可证的 |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九十六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电影相关业务活动 | 违反《电影产业促进法》被吊销许可证的单位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 | 《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五十三条 | 电影主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音像制品零售业务 | 从事音像制品零售业务,被处以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的个体工商户 |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不受理申请人的广告审查申请或暂停广告发布业务 | 违反《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六十五条规定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 《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六十五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再次申请同一列入目录产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 被吊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相关职业 | 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人民法院禁止其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 | 《刑法》第三十七条 | 人民法院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获得特定职业从业行政许可 | 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行政许可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行政许可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 | 《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第七十九条 | 相关行政许可的受理或决定单位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依法禁止担任人民陪审员 | 有《人民陪审员法》第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人员 | 《人民陪审员法》第七条 | 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公安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依法禁止被录(聘)用为公务人员 | 符合《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的人员;以逃避服兵役为目的,拒绝履行职责或者逃离部队,被军队除名、开除军籍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现役军人;有服兵役义务的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拒不改正的人员;失信被执行人 | 《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兵役法》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 公务员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依法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取得直至终身禁止取得教师资格 |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 | 《教师法》第十四条,《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 | 教育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终身不得办学、从教或执教 | 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违反职业行为规范、影响恶劣的教师;存在伤害儿童、违规收费等行为并造成恶劣影响的有关责任人员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 教育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依法禁止录用为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工作人员 | 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 |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二条 |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依法在一定期限内禁止从事直至终身禁止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或食品检验工作 | 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员;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 |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三十八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依法在一定期限内禁止从事直至终身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 有《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情形的市场主体有关责任人员;有《疫苗管理法》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规定情形的市场主体有关责任人员 | 《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疫苗管理法》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 | 药品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或检验活动 | 有《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第七十条规定情形的市场主体有关责任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并因此受到开除处分的化妆品检验机构有关责任人员 |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第七十条、第七十一条 | 药品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污染防治领域调查评估相关业务 | 出具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虚假报告且情节严重的受委托从事土壤污染防治领域调查评估活动的单位有关责任人员 |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条 | 生态环境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直至终身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 | 有《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违法行为的编制单位的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 |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二条 | 生态环境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文物管理人员或者从事文物经营活动 | 有《文物保护法》第七十六条禁止的情形之一,情节严重,并因此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从业资格的人员 | 《文物保护法》第七十六条 | 文物行政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依法禁止招聘为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 | 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开除的证券交易场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和被开除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证券法》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二十五条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 | 有《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五条禁止情形之一的人员 | 《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五条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或从事定点医药机构管理活动 | 违反《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造成医疗保障基金重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定点医药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 | 医疗保障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依法取消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禁止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 | 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其他好处,或向他人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以及与评标有关其他情况的评标委员会成员 | 《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六条 |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会计工作,不予注册注册会计师或者暂停执行相关业务 | 有《会计法》第四十二条所列行为之一且情节严重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会计人员;有《注册会计师法》第十条情形之一的人员;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且情节严重的注册会计师 | 《会计法》第四十二条、四十三条、四十四条,《注册会计师法》第十条、三十九条 | 财政部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资产评估工作 | 有《资产评估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评估专业人员;签署虚假评估报告的评估专业人员 | 《资产评估法》第四十四条、四十五条 | 评估行政管理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直至终身禁止从事体育管理工作和运动员辅助工作 | 向运动员提供兴奋剂或者组织、强迫、欺骗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体育社会团体、运动员管理单位有关责任人员;未履行《反兴奋剂条例》规定的相关义务且造成严重后果的体育社会团体、运动员管理单位有关责任人员 | 《反兴奋剂条例》第三十九条 | 体育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依法禁止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内从业 | 有《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五条情形之一的人员 |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五条 | 文化和旅游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导游或旅行社业务 | 违反《旅游法》规定被吊销导游证的导游、领队;受到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处罚的旅行社的有关管理人员;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员 | 《旅游法》第一百零三条,《旅行社条例》第六十四条 | 文化和旅游部门、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电子认证服务 | 不遵守认证业务规则、未妥善保存与认证相关的信息,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逾期未改正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电子签名法》第三十一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 | 违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情节严重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依法终身禁止从事兽药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活动 | 无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兽药的,或者虽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假、劣兽药的,或者兽药经营企业经营人用药品的,提供虚假的资料、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或者兽药批准证明文件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印刷经营活动 | 被处以吊销印刷经营活动许可证行政处罚的个人 | 《印刷业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相关电影业务 |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电影片的制片、进口、发行业务,或者擅自举办中外电影展、国际电影节或者擅自提供电影片参加境外电影展、电影节的个人 | 《电影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医疗器械检验或者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 | 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三条、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八条、第九十六条、第九十八条情形的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三条、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八条、第九十六条、第九十八条 | 药品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从事认可活动或申请注册认证人员职业资格 | 有《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八条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认可机构主要负责人和负有责任的人员;被撤销执业资格的认证人员 | 《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八条、第七十三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 依法依规禁止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 欺老、虐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养老服务机构相关责任人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8 号) | 民政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依法限制登记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 | 失信被执行人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 事业单位人事主管综合管理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有《公司法》一百四十六条禁止情形之一的自然人;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因发布虚假广告等《广告法》规定的违法行为,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对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的法定代表人 |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广告法》第七十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七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终身禁止担任相关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 未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种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 | 因生产经营假种子、劣种子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种子企业或其他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因有《种子法》第三十二条、三十三条禁止情形,被吊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种子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七十五条、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证券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解除职务的证券交易场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负责人或者证券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吊销执业证书或者被取消资格的律师、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证券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 | 《证券法》第一百二十四条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直至终身禁止担任证券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有关责任人员 | 《证券法》第二百二十一条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有《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五条禁止情形之一的人员 | 《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五条 | 证监会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 近3年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人员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八条 | 人民银行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因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被依法取缔的娱乐场所的投资人员和负责人;因违反《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被吊销或者撤销娱乐经营许可证的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 违反《出版管理条例》被处以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 《出版管理条例》第七十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电影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 违反《电影产业促进法》或《电影管理条例》被吊销许可证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 《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五十三条,《电影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音像制品出版、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 违反《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被处以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直至终身禁止担任国有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违反《企业国有资产法》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被免职的;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或者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的国有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七十三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 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擅自设立,被依法取缔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印刷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 被处以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的印刷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 《印刷业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 | 市场监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 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被处以刑罚或者受撤职处分的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证券交易所的负责人 | 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解除职务的证券交易场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负责人或者证券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吊销执业证书或者被取消资格的律师、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证券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 | 《证券法》第一百零三条 | 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政府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担任旅行社的主要负责人 | 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旅行社主要负责人 | 《旅行社条例》第六十四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相关消费行为 | 依法限制乘坐飞机 | 失信被执行人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释〔2015〕17 号)第三条 | 民航局 |
依法依规限制相关消费行为 | 依法限制乘坐列车软卧、G 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 失信被执行人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释〔2015〕17 号)第三条 | 国铁集团 |
依法依规限制相关消费行为 | 依法限制乘坐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 失信被执行人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释〔2015〕17 号)第三条 | 交通运输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相关消费行为 | 依法限制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 失信被执行人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释〔2015〕17 号)第三条 | 文化和旅游部门、公安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相关消费行为 | 依法限制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 失信被执行人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释〔2015〕17 号)第三条 | 自然资源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相关消费行为 | 依法限制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 失信被执行人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释〔2015〕17 号)第三条 | 公安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商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相关消费行为 | 依法限制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 失信被执行人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释〔2015〕17 号)第三条 | 商务部门、公安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相关消费行为 | 依法限制旅游、度假 | 失信被执行人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释〔2015〕17 号)第三条 | 文化和旅游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相关消费行为 | 依法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 失信被执行人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释〔2015〕17 号)第三条 | 教育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相关消费行为 | 依法限制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 失信被执行人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释〔2015〕17 号)第三条 | 银保监会 |
依法依规限制或阻止出境 | 依法依规限制或阻止出境 | 失信被执行人;未结清税款、滞纳金且不提供担保的纳税人及其法定代表人;受海关处罚未缴清相关款项且未提供担保的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被责令停业整顿、被依法指定托管、接管或者清算期间,或者出现重大风险的证券公司直接负责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因以逃避服兵役为目的,拒绝履行职责或者逃离部队被军队除名、开除军籍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现役军人;有服兵役义务的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拒不改正的人员;有《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第二十八条情形之一的人员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兵役法》第六十六条、六十七条,《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证券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四条,《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 | 出入境管理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升学 | 一定期限内依法限制升学 | 因以逃避服兵役为目的,拒绝履行职责或者逃离部队被军队除名、开除军籍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现役军人;有服兵役义务的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拒不改正的人员 | 《兵役法》第六十六条、六十七条 | 教育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 | 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 | 依法依规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市场主体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四十八条,《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 号) | 政府性资金审批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 | 一定期限内依法禁止申请国家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和国家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 抄袭、剽窃他人科学技术成果,或者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弄虚作假,情节严重的科学技术人员 | 《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七十条 | 科技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享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 限制适用政府财政性优惠或支持措施 | 依法依规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 号) | 各有关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享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 限制适用税收优惠 | 依法依规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市场主体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四十八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 号) | 税务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享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 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购买或租赁保障性住房的资格 | 有以虚假资料骗购、骗租保障性住房的行为的自然人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 号) |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享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 不适用告知承诺 | 有较严重的不良信用记录或者存在曾作出虚假承诺等情形的申请人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2 号) |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参加评先评优 | 撤销所获荣誉,在一定时限内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 依法依规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市场主体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四十八条,《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 号) | 评先评优实施部门 |
依法依规限制参加评先评优 | 在一定期限内依法暂停或者取消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资格,对已获得的撤销奖励,追回奖金 | 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国家科学技术奖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 |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 |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违反限制消费令的;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被执行人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法释〔2017〕7 号)第一条 | 人民法院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政府采购不良行为记录名单 | 有《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七条情形之一的;评审阶段资格发生变化,未依照《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通知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的;捏造事实、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进行投诉的供应商 | 《政府采购法》七十七条,《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 | 财政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 拖欠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用人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四十八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 号)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 满3年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 |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七条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食品安全领域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 | 有食品安全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乳品企业黑名单 | 有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乳品企业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 号)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运输物流行业严重失信黑名单 | 有运输物流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 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69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73 号) | 发展改革部门、交通运输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残疾儿童康复领域黑名单 | 有残疾儿童康复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康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 《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20 号) | 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门、残联组织等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税收违法黑名单 | 有税收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4〕21 号) | 税务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质量失信黑名单 | 有质量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4〕21 号) | 市场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社会保障领域信用黑名单 | 有社会保障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个人 |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4〕21 号)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急部门、民政部门、财政部门、体育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网络信用黑名单 | 实施网络欺诈、造谣传谣、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严重网络失信行为的企业、个人 |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4〕21 号) | 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公安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文化市场黑名单或旅游市场黑名单 | 有文化和旅游市场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 号) | 文化和旅游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 有建筑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 号) |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工程建设领域黑名单 | 有工程建设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92 号) |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水利部门、交通运输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物业服务企业黑名单 | 有物业服务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 号) |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信息消费领域企业黑名单 | 有信息消费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40 号) |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商务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黑名单 | 有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 号) | 发展改革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当事人名单 | 有交通运输领域(行业)超限超载相关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的通知》(国办发〔2018〕91 号) | 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参与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价格失信者黑名单 | 有价格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 发展改革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 | 有环境治理领域(行业)违法排污相关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56 号) | 生态环境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医疗保障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 欺诈骗保情节严重的定点医药机构和个人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0 号) | 医疗保障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 | 有医疗卫生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63 号) | 卫生健康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医药行业失信企业黑名单 | 有医药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 号) | 卫生健康部门、药品监管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社会组织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 有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社会组织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 民政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 有知识产权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39 号) | 知识产权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科研领域失信黑名单 | 罔顾学术质量、管理混乱、商业利益至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学术期刊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 科技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职称申报评审失信黑名单 | 有职称申报评审相关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安全生产领域严重失信惩戒名单 | 有安全生产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4〕21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8 号) | 应急管理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 | 已经审批登记,但有负面清单所列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未经批准登记、违法违规举办的校外培训机构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 号) | 教育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公共资源配置黑名单 | 骗取公共资源等不良行为主体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国办发〔2017〕97 号) | 管理或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的国家机关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统计严重失信企业名单 | 有统计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4〕21 号) | 统计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矿业权人黑名单 | 有矿产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 自然资源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地质勘查单位黑名单 | 有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地质勘察单位 | 《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 号) | 自然资源部门 |
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 依法依规纳入境外投资黑名单 | 有境外投资领域(行业)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7〕74 号) | 商务部门 |
依法依规共享公示失信信息 | 依法依规共享公示失信信息 | 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六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六条、第七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七条,《个体工商户条例》第十四条,《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 号) | 有关政府部门 |
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 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 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 号) | 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 |
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 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 | 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 号) | 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 |
政府部门自主参考 | 有关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参考使用信用信息 | 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 号) | 有关政府部门 |
市场主体自主参考 | 征信机构采集相关失信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中参考使用相关失信信息 | 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 号) | 征信机构、评级机构 |
市场主体自主参考 | 金融机构查询相关失信信息,在投融资、授信、贷款、保荐、承销、保险等服务中参考使用 | 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 号) | 金融机构 |
市场主体自主参考 | 各类市场主体依法依规查询相关失信信息,在市场活动中参考使用 | 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 |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 号) | 各类市场主体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