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Law on Promo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liberation Draft)

为了增强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现将文化和旅游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及其说明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公众可以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或者中国法律服务网,关注司法部微信公众号查看送审稿及其说明。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20年1月13日前,通过以下3种方式提出意见:

1.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www.moj.gov.cn、www.chinalaw.gov.cn)或者中国法律服务网(www.12348.gov.cn),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

2.通过信函方式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6号司法部立法一局,邮编10002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文化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字样。

3.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wenhuachanyecujinfa@chinalaw.gov.cn。

Ministry of Justice

2019/1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

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

Article 1: [Legislative Purpose]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制定本法。

Article 2: [adjustment range]本法所称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进行的创作、生产、传播、展示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以及为实现上述经营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活动的集合。

前款所称经营性活动的类别包含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资讯信息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等。

Article 3: [Direction for Development]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Article 4: 【规划发展】国家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发布文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Article 5: [Cultural Innovation]国家鼓励文化产业内容、技术、业态等方面的创新,营造有利于涌现文化精品和人才的社会环境。

Article 6: [Departmental Duties]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国家网信部门、国家新闻出版(版权)主管部门、国家电影主管部门依照本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责负责本领域文化产业促进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文化产业促进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地方网信部门、地方新闻出版(版权)主管部门、地方电影主管部门依照本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责负责本领域文化产业促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文化产业促进相关工作。

Article 7: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行业组织建设,指导设立文化产业全国性行业组织。

Culture industry organizations are to lawfully formulate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regulations, carry out business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their charter, strengthen education on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eserve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embers.

Article 8: [Integrated Development]国家鼓励文化产业与科技及其他国民经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文化产业发展广度和深度,发挥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Article 9: [Regional Development]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各地区突出特色、体现差异,保护文化生态,鼓励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开展文化产业合作和帮扶,支持文化企业在西部地区投资文化产业。

Article 10: [Legal Business]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应当依法经营、依法纳税。

Article 11: [Legal Content]任何组织和个人创作、生产、传播、展示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不得违反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不得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不得宣扬邪教、迷信、淫秽、赌博、暴力、吸毒和教唆犯罪,不得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得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Chapter 2: Creative Production

Article 12: [Principles for Creation]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创作自由,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鼓励创作生产和提供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种类丰富、业态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Article 13: [Encourage creativity]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创作以下优秀作品:

(一)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

(五)推动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和科学技术普及的;

(六)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

(七)其他符合国家支持政策的优秀作品。

Article 14: [Creation and Innovation]国家鼓励和支持综合运用文化表达方式进行创作,支持多种文化艺术题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探索和创新。

Article 15: [Quality Strategy]国家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科学编制专项创作规划,落实重大创作工程项目,举办文化精品展演展播展览展示活动,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精品佳作。

国家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艺术作品评价体系、文化艺术评奖机制,鼓励开展文化艺术评论。

Article 16: 【创作便利】国家倡导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贴近实际,不断进行生活的积累和艺术的提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为创作人员蹲点生活、挂职锻炼、采风创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成果展示平台。

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领域人民团体充分发挥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等职能,依法维护创作人员权益。

Article 17: [Support Funds]国家发挥现有专门基金的作用,资助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创作活动。

Article 18: 【支持传播】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载体,剧场、影院、书店等场所,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机构应当大力传播优秀作品。

Article 19: 【培育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审美教育,提高文化鉴赏水平,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Article 20: 【学术体系建设】国家鼓励和支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Article 21: 【创新手段】国家鼓励创作生产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有机融合,丰富创作生产手段和表现形式,拓展创作生产空间。

国家鼓励和扶持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培养和扶持优秀网络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评论人才。

Article 22: 【创意设计】国家积极推动创意设计服务业发展,丰富创意设计文化内涵,促进创意设计产品的交易和成果转化,提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

Article 23: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国家鼓励和支持加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创新,鼓励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推动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工艺装备、创意设计的有机融合,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Article 24: 【促进文旅融合】国家鼓励和支持依托旅游资源创作生产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Article 25: [Promotion Abroad]国家支持适合对外传播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翻译、国际合作制作,综合利用外交、旅游、商务、教育等对外交流渠道,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境外推广、营销活动。

Article 26: [Quality Management]国家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与监测、管理体系,引导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创作生产和提供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Chapter III: Cultural Enterprises

Article 27: [Enterprise Entitites]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设立文化企业,尊重各类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自主经营权,保障其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Article 28: [Administrative Permits]Where citizens, legal person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engage in culture industry activities for which they are required to obtain administrative permits, they shall obtain the administrative permits in accordance with law.

Article 29: [Social Responsibility]文化企业应当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Article 30: 【国企国资】国有文化企业应当立足主业,巩固并发展内容生产优势和传播主渠道优势,发挥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国家建立健全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等挂钩的制度,提高国有文化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有文化资产安全和完整。

Article 31: 【参与公共服务】国家采取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活动。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制定面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目录。

Article 32: 【企业集聚】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规范引导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文化企业集聚发展。

Article 33: 【用地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将文化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有效保障文化产业设施、项目用地需求。

国家鼓励利用闲置设施、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文化产业。

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完善文化设施用地类型,增加建设用地复合使用要求,保障文化产业发展。

Article 34: [Service Safeguards]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科学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和培训辅导、信息咨询、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

Article 35: [Brand Building]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的品牌培育和推广。

国家建立和完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登记、托管、流转体系。

第四章 文化市场

Article 36: [Market System]国家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Article 37: 【产品和要素市场】国家培育和发展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消除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鼓励建设传输便捷、互联互通、城乡贯通、安全可控的文化传播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人才、产权、技术、信息等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Article 38: [Cultural Spending]国家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和氛围,改善文化消费条件,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引导和促进文化消费。

Article 39: [Price Management]文化产品和服务价格主要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同时更好发挥政府在价格形成、运行中的引导作用。 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合理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确定。 特殊文化产品和服务应遵循其相应的价格管理机制。

Article 40: [Intermediary Services] 国家鼓励发展文化中介服务,健全文化经纪代理、评估、法律服务、鉴定、公证、投资、保险、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

Article 41: [Marketplace Order]国家维护文化市场秩序,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纠正扰乱市场行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Article 42: [Creditworthiness in Business]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从事文化产业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不得从事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虚构市场评价信息,不得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欺骗消费者或过度炒作,扰乱文化市场秩序。

Article 43: [Creditworthiness System]国家建立文化市场诚信体系,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国家鼓励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发展针对文化企业的信用产品和服务,鼓励开展第三方信用评价业务。

Article 44: [Market Oversight]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提升文化市场技术监管水平,对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文化市场经营活动实施处罚,保护文化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Article 45: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的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依法查处侵权行为。

Chapter V: Personnel Safeguards

Article 46: [Personnel Plans]国家应当以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和扶持内容创作生产专门人才,投资运营、企业管理、融合发展、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创新型技术人才、紧缺专门人才。

Article 47: [Cultivation in Schools]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及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开设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Article 48: [Cultivation in Society]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育社会化文化产业人才教育机构、培训机构。

国家鼓励从事文化产业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加强与学校的交流合作,参与相关人才培养,并为师生实践实习提供岗位。

Article 49: [Personnel System]国家健全符合文化产业人才特点的发现、使用、评价、流动、激励和储备机制,鼓励采取签约、项目合作、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方式集聚文化产业人才,鼓励多渠道引进海外优秀文化人才。

Article 50: [Personnel Management]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文化产业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第六章 科技支撑

Article 51: 【文化科技融合】国家鼓励发挥科技在文化产业领域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科技支撑水平。

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支持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鼓励文化企业应用高新技术。

Article 52: 【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文化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Article 53: 【资源数字化】国家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标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大数据服务体系,鼓励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开发利用,将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Article 54: 【培育新业态】国家鼓励和支持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绿色印刷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与相关新兴产业相互融合。

Article 55: 【改造传统产业】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在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印刷复制、广告服务、会展服务等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推进传统文化产业内容创作、传播方式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创新,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Article 56: 【装备制造业】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支持内容制作、传输和呈现的相关设备、软件和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系统解决方案集成能力,提高文化核心技术装备制造水平。

Article 57: 【技术标准】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推进文化产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技术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科学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等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强化文化产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Article 58: 【技术评估】国家建立文化产业关键技术安全评估制度,对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伦理的技术应用制定有效防范和应对措施。

第七章 金融财税扶持

Article 59: 【金融服务体系】国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机制,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

Article 60: 【间接融资】国家鼓励金融机构为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提供融资服务,依法开展与文化产业有关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

国家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依法向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提供融资担保,通过银担合作、再担保、保险等方式合理分散融资风险。

Article 61: 【直接融资】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文化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企业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基金投资模式,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

Article 62: [Insurance Services]The State encourages insurance agencies to lawfully develop insurance product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Article 63: 【消费金融】国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新型文化消费金融服务模式。

Article 64: 【用汇保障】国家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从事文化对外贸易、跨境融资和投资等合理用汇需求。

Article 65: 【财政扶持】Based on the needs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 periods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tate is to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and do overall planning for use of public funding to support the culture industry and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for government funds and strengthen auditing and oversight of their use.

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本级政府预算中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Article 66: 【文化资本投资】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组建或改组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并购重组,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创新发展。

Article 67: 【税收扶持】国家依据税法规定实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Chapter VIII: Legal Responsibility

Article 68: 【失职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应当切实履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把牢内容导向和经营方向。 未履行本法规定职责的,由其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rticle 69: [Dereliction of Duty]Where in violation of this Law, any level of people's government or departments at the county level or above exhibit any of the following conduct, the department at the level above or supervisory organ is to order that corrections be made in a certain period; where the circumstances are serious, the directly responsible managers and other directly responsible personnel are to be given punishments accordance with law, and where a crime is constitute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s pursued in accordance with law.

(一)侵占、挪用、截留、克扣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相关财政资金、基金的;

(二)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三)违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审批活动的;

(四)干扰文化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

(5) Other circumstance of abusing professional powers, dereliction of duties, twisting the law for personal gain.

Article 70: 【市场主体责任追究】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下的,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并处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提供含有法律、行政法规明确禁止内容或严重违背公序良俗内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

(二)非法传播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

(三)违反有关规定,擅自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

(四)违反有关规定,扰乱文化市场秩序的;

(5) Fabrication, alteration, illegal leasing, lending, or sale and purchase of relevant permits or approval and supporting docu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Law, or other forms of unlawful transfer of permits or approval and supporting docu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Law;

(六)骗取国家文化产业优惠政策支持的;

(七)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欺骗消费者、从事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虚构市场评价信息的;

(八)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九)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行为的。

Where relevant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provide otherwise, those provisions control.

Article 71: [Punishments for Untrustworthiness]文化企业及其直接责任人受到行政处罚和刑罚的,处罚信息按国家有关规定由执法部门对外公示,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Article 72: [Broadcast Restrictions]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创人员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措施,限制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期限内进入传播领域。

Article 73: [Other Situations of Accountability]Where violations of provisions of this law harm the civi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thers, civil liability is borne in accordance with law, where it constitutes a public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violation,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will give public security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law; where a crime is constituted, pursu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law.

Chapter 9: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Article 74: [Foreign Investment Access]Where foreign investors invest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mainlan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llow the relevant national provisions.

Article 75: [Implementation Date]This Law shall take effect on xx-xx-xxxx.

 

Click to rate this post!
[Total: 0 Average: 0]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ranslate